近日上海社科院城市人口所副所长周海旺在《上海80后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问题研究》中指出,上海80后外来人员的规模接近全部外来劳动人口的一半,且已明显超过了户籍青年。一群又一群怀揣着上海梦的年轻人选择把青春挥洒在上海滩上,“移民”上海成了很多人的梦想。然而梦想面前却横着一道鸿沟——房子!有限的房源加上过大的需求,让上海的房价一抬再抬,也让很多人上海梦破碎。为此搜房网特邀您关注本期今日话题:来沪"80后"超户籍青年,"移民"上海遇上买房挑战。
三大不平衡开启城市移民运动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在城镇化的进城中,面临着三个不平衡,而这也是导致大批人口向大型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在报告中,她提到,中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大中小城市的不平衡、公共服务的不平衡,导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或者中小房地产需求向中心城市的移动。以北京为例,过去十年,北京新增的人口中,20岁到49岁之间的人口,占的比重55%,2011年占到62.8%,也就是说北京一年新增常驻人口将近60万,有20岁到49岁人口占到了62.8%。
相较上海 其他城市更加突出
在我国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报告中所提到的“外多内少”人口结构性特征,已经开始在不少东部沿海城市显现:深圳外来常住人口比重高达70%多;截至2012年3月,苏州实有人口达1300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截止2012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2069.3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达到773.8万人。在上海,这一特质更集中表现为80后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过半。
这一群体能带来什么
延长了上海“人口红利”
在日益老龄化的上海,这么一股新生热量的涌入也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有专家表示,80后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增加,给上海带来的直接益处,是延缓上海老龄化进程、延长“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时期。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曾指出,上海老年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总抚养比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上,由于年轻来沪人口的稀释作用,上海实有人口总的抚养负担水平不高。其中,老年抚养比为13.9%,比全国平均水平(11.9%)高出2个百分点;总抚养比为21.8%,不及全国平均水平(34.2%)的三分之二。
外来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将是上海人口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上海未来(小区网论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80后外来人口增多对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改善利好,而且这种改善会相对持续。>>>详情
加快上海城镇化建设
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上海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上海城区面积从2008年的 1237.31平方公里扩展到了12年的1514.52平方公里,短短4年城区面积增长了近1/4,而上海GDP也从08年的 14069.87亿增长到了20101.33亿元。
作为远郊区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嘉定,随着外来人口的进入,也日益繁华开来。近年来远郊区诸如万达广场[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沃尔玛等大型商业项目纷纷入驻,繁华程度不能同日而语。昔日的远郊区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城市。
而近期动作频频的南汇临港新城更是放出3年内预引30万人入驻的宏大口号。借着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市转移的趋势,上海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力,城市建设也从市中心转向郊区,使得原来冷清的远郊成为上海目前城建的热点区域。
同样 也面临公共服务诉求的上升
在80后外来人员已成上海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生力军时,需要更加关心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婚恋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诉求等。
能否享有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或公租房以及子女能否和上海本地人一样上公办学校成为80后外来人员对合法劳动权益的保护最强烈的诉求。
就目前上海实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而言,外来人员2013年底前将正式纳入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
上海社科院学者高慧表示,城市融入问题也是一个显著问题。与80前外来人员相比,80后外来人员对市民身份认同不是更高,而是更低了。他们作为城市的外来者,依然比较孤独,较难融入城市主流,这也容易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周海旺认为,与80前外来人员相比,上海80后外来人员具有不同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捕捉这些新动向,提高80后外来人员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是上海市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详情
对于住房问题 也提出了挑战
在上海“庆幸”当房奴的他们
就国五条后上海楼市经历的疯狂3月而言,3月上海商品住宅共成交12683套;总计成交面积153.8万平;成交均价22896元/平。
22896元/平的均价压得买房者们喘不过气来,甚至很多来沪“80后”们都认为能在上海做一个“房奴”,能在上海有自己的一块立身之地就算得上十分庆幸的事了。
一个一室一厅的二手房放在其他地方80后们可能根本看不上眼,然后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却能让2个家庭花费毕生积蓄。为了能顺利在上海安家,外来“80后”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就着手上的这一点点资源盘算着,为了那个立锥之地拼命“抗争”着。
拿到属于自己的产权证,皮夹子里虽然空空如也,但是他们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最主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窝,他们的上海梦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实现了。
还有大批的“他们”在用其他方法解决
据数据显示,来沪“80后”,“初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1.3%,其次是“高中”的3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7.7%。而大部分的80后们或为“农二代”或为工薪阶层子弟,家庭条件最多算得上小康,一下子要拿出几十万的首付款几乎不可能。
因此,群租房、“包吃住”成为他们的首选,相较而言,价格昂贵的“白领公寓(小区网论坛)”和门槛颇高的“人才公寓”则成为可望不可即的选择路径。
政策框架内的解决方法还有哪些
公租房
公租房能较好解决“下夹心层”及成年单身人士的住房困难。然而目前上海公租房政策中却没有外来人员申请的规定。
4月初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规定2013年底前,上海须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届时外来人员将同本地市民一同享受保障房待遇。
上海人才公寓
上海人才公寓是用于人才就业的生活配套租赁公寓,解决人才在某地创业的短期租赁和过渡周转用房。人才公寓设施环境优越,租金相对低廉,然而由于门槛较高申请程序繁复,外来人员只能是望房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