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圈子里,都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对。作家的圈子里,百家争鸣,万花齐放,时代造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对于8090后而言,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郭敬明和韩寒这一对“宿敌”了。同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出道,作品的人气销量不相上下,作家富豪榜上时常狭路相逢,年龄相仿,微博粉丝相近,这对“冤家”,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青年符号,说明白些,成为了两种价值观的极端。
也同是从作家转型到导演,涉猎电影,取得不俗成绩的俩人。写到这儿,或许已经有人按耐不住了:这是什么脑残文章,竟然把郭敬明和韩寒相提并论。他俩的对弈已经持续数十年了,孰优孰劣,早已分晓。就从郭敬明被实锤抄袭这点来说,他就是个贼。你们还是太小看郭敬明了,光被实锤抄袭的几部作品,根本无法掩盖他对时代的“影响力”。这一切都得从他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浓缩成光速旋转的《小时代》,再拍成四部电影搬上荧幕,收割票房和年轻人的价值观开始。
对于这个系列的影评,几乎不存在争议,只有谩骂。整个系列透露着奢靡与压抑,用锋利去描绘天空,用巨大去形容一幅窗帘,用爱马仕去定义一个杯子,用Dior,Prada,Chanel去标榜青春的价值。时代变坏,正是从用《小时代》定义青春开始。摔一跤就能被录用的工作,喝个饮料要用十几个杯子的洁癖(装逼)老板,免费供你吃喝玩乐带你睥睨众生的好友,睡你男友来帮助你离开渣男的闺蜜,离开了零花钱就开始怀疑爱情的富二代,开着宾利保时捷离开了信用卡却寸步难行的青春,香槟露台下全是肮脏秘密的人生。
于是就输出了这种可怕的三观: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这样毋庸置疑地活在别人的恩惠里,朋友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幸运也会长出翅膀垂怜你的。如果这是为了引发思考阐述的现象,还情有可原,可最后用一句“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为影片立上名为青春的牌坊,真让人暴跳如雷。不管是上海这座城市,还是职场,青春,校园,友情,爱情,郭敬明,似乎都对它们存在某些误解,甚至偏见。
作为一个作家,导演,郭敬明的价值观是遭人诟病的,而作为一个产品经理,郭敬明的造诣是前无古人的。郭敬明实在太懂不经世事,整天幻想着爱情,包包,和白马王子的少女心了,用浮夸奢靡空洞无物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给正值青春的女孩洗脑,杀伤力堪比用反式脂肪酸和糖精堆砌的劣质奶茶。而这些受小时代影响的年轻人,为了过上电影中名媛一般的生活,为了寻找只有名牌包包,江景套房,香槟露台,富帅男友才能定义的青春,付出了电影中的人物,没有付出的代价。
欲望膨胀了,可惜能力没跟上。如果没有记错,“混行情”,“渣男渣女”,“干爹”,“套路”,“金主”,这些词的出现,正是从《小时代》四部曲完结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蔚然成风。那些外表光鲜的姑娘们,妆容越来越精致,不管春夏秋冬都包臀抹胸,约会的男生座驾起板保时捷Boxster,日常就是蹦迪旅游下午茶,经济来源却不明所以。朋友圈的每一帧,都是活脱脱的《小时代5》。而与之对应的男生,不管家境好坏,不择手段地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逼着父母用积蓄去垫豪车首富,一把年纪了还让父母还着信用卡,正儿八经的本事没学到啥,哪里的下午茶看的到江景,哪个酒店的view最好,造诣堪比博士后。伪名媛和假富帅,都把自己想象成了顾源顾里,用荒唐的价值观为自己编织着白日梦,用包裹精致的男盗女娼遮掩着残破不堪的灵魂。《小时代》余温犹在,时代,却慢慢下沉。
《小时代》四部曲累计十八亿票房,精明的郭导似乎尝到了甜头,马不停蹄地策划着《爵迹》,演员阵容可谓前无古人。那时候范冰冰还炙手可热,吴亦凡初出茅庐。仿佛是这部剧开启了流量明星的时代,尽管最后的票房和反响,让人横眉冷对。
出乎意料,也在常理之中。因为在郭敬明为小时代收官的时候,他的死对头韩寒,带着一抹不屑的微笑,以导演身份横空出世。无需多言,处女座《后会无期》,虽不技惊四座,却饱得口碑。和《小时代》中演员咖位差不多的演员,却以三个接地气的乡镇青年为形象,开启了韩寒的情怀之旅。
原来青春,并不是非要香槟露台,把酸甜苦涩全倒进高脚杯,人生,也可以是三两好友,一辆吉普,在黄沙滚滚中一路荆棘,在坎坷的尽头寻找星辰大海。《小时代》的配乐,用来歌颂塑料友情:我们说好在一起,永远永远不分离,所谓共鸣,粗制滥造;《后会无期》朴树方一开嗓,便让人热血沸腾,正儿八经地开始思考人生。“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跨过人山人海,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像极了韩寒。
年少成名时放浪不羁,意气风发时怼天怼地,遭遇封杀时坐怀不乱,重振旗鼓后,依然带着滚烫的热血和情怀。经历了入世和出世,就算表达就算换了种形式,也依然引发观众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于他的处女作,依然遭受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和抨击,只是每当和《小时代》最对比,总有人摸着良心妙语连珠:“宁愿吃一个没有馅的馍,也不想吃一坨很精美的屎。”最终《后会无期》票房6.5亿,略胜《小时代》第一部的4.8亿。让韩寒在票房上完爆郭敬明的,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票房超过了10亿。
随意,自然,不矫情,不炫技,干净利落,看完两个字:热血,一个字:燃。尽管仍被不少“专业人士”诟病剧情老套,缺乏新意,但韩式三观,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青春的热情,兄弟的温暖,亲情的感动。这些,才是能让人内心燃起热血的奢侈品,而不是一个Prada或者Gucci。青春最美的样子,应该是为了理想乘风破浪,享受日晒雨淋的畅快。而不是坐在玻璃房子里裹着爱马仕毯子,唯唯诺诺地喝着伯爵红茶。这就是韩寒与郭敬明作品价值观最大的不同。
让韩寒把郭敬明“碾压”地粉身碎骨的,是贺岁档刚上映的《飞驰人生》,截止今日,票房已高达11亿,势头可能完爆《小时代》四部曲的总和。如果说韩寒的前两部还被人诟病,那只给《飞驰人生》一星的“专业人士”,完全是个杠精,亦或者,根本没让自己的人生,真正地飞驰过一次。笑,开心麻花的段子太好笑了,燃,韩寒式的热血,太燃了。
比起前两部作品,《飞驰人生》,表达的立意更具体:直奔本我。热爱,喜欢,追求,荣誉,这些词语在这个急功近利,身不由己的时代中,被蒙上灰尘,却也似曾相识。“你究竟是靠什么活着”,“如何的人生才不算碌碌无为”,“你为自己奋斗过一次吗”观影以后,无数个疑问句和反问句,直冲脑门。成功的秘诀,不是一味地索取什么,而是为了它,奉献了什么。一语惊醒梦中人,比起如今类似《小时代》这样的影视作品中,一味地索取着光鲜成为了主流价值,而一厢情愿地奉献,这种核心价值观,却让人觉得老土,过时,经不起流量的洗礼。
韩寒用他的亲身经历,还原了付出与奉献的价值观。房产圈里,郭敬明是个永恒的谈资,大到名人故居,“小”到江景豪宅,坐拥奢侈品无数,就连一个杯子,都价值连城。
同样收入不菲的韩寒,衣着朴素,他的钱,花哪去了?这个故事也许没有很多人知道。2003年,韩寒背着自己的百万版税去了北京,目的:要成为职业赛车手。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几乎把所有积蓄都投入了犹如金钱焚尸炉的赛车事业。在赛车职业生涯的第二年,他积攒起来的几百万版税已经用完,却仍没有任何战绩,还经常翻车。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洋相。电影取材生活,他曾经和电影里的张弛一样,拉赞助拉的心力憔悴,有次踏破铁鞋,收到的唯一赞助,竟是一箱矿泉水。为了爱好,为了理想,韩寒不得不咬牙坚持下来。而坚持理想的结果是,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年度冠军。
想起一个众人皆知的段子:学生时期的韩寒放弃学业,老师问他:你以后靠啥养活自己啊?”韩寒头也不回:“稿费呀。”
同为由作家转型成为商人,导演的郭韩二人,在商业价值上,都是成功的。郭敬明用《小时代》收割了青春期少女的共鸣,韩寒,让世人相信,时代虽小,热血永存。个人成就呢?暂且不提。追求和理想这东西,人各有志,本不分高低贵贱。郭敬明曾不止一次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描写到了因为曾经经济匮乏被人歧视,就连GUCCI店员都不待见他,坐地铁问个路,也受人冷眼,淮海路上巨大的奢侈品专柜以及在黑夜中光芒四射,能俯瞰无敌江景的豪宅,是他的毕生追求。他成功了。韩寒用一句话定义了他对成功的定义:“我所理解的生活,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他在生活。
无需将两人再进行比较,他们都成功了。硬要分个高下,还是韩寒碾压。碾压的不是财富,不是票房,不是社会地位,不是追求,不是对成功的定义,不是颜值,也不是身高。而是一种叫做价值观,时代精神,和少年气的东西。